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国企成近期制造机 超过一半的高溢价由此诞生

发表于2016-06-16

6月的前三天,一、二线城市就已经涌现12宗溢价率超过50%的高溢价地,其中北京、上海、杭州、厦门等热点地区,也有郊区地块拍出高价,贵的地价已是周边在售房价的3倍。而上市公司、国企、央企成为高溢价的推手,有统计数据显示,超过50%的高溢价地都被国企摘得。


业内人士认为,去年下半年以来,房企融资成本大幅降低,国企、央企和评级较高的上市房企发债规模很大,动辄数十亿元,上百亿元规模,加之销售业绩回暖,这为其抢地提供了资金支持。今年截至5月31日,全国土地市场合计有105宗高总价地块,其中有52宗地被国企获得,合计成交金额为1785.8亿元,占比为54%左右。


数据显示,今年1~5月一线城市、二线城市诞生39个“总价”、81个“楼面价”。其中,一线城市出现10个“总价”(总价40亿元以上)和12个“楼面价”(2.5万元/平方米以上)。二线城市(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)当中,出现29个“总价”(总价30亿元以上)和69个“楼面价”(1.5万元/平方米以上)。


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对于央企、国企来讲,不惜成本拿“”,扩充在一线城市、核心二线城市的土地储备,可以增加公司的估值,其考虑的出发点并不完全是按照成本和的常规测算,其背后更大的局是谋求自己在企业整合与重组过程中增加“话语权”。从而催生了拿地激进,甚至出现了“面粉贵过面包”的难以理解的拿地结果。


上一页|1|
/1页